3月29日,在雅阁酒店集团位于北京东二环的公司里,TBO(旅游商业观察)见到了刚从澳洲回来的张黎明。这位雅阁酒店中国区CEO很忙,几天前他刚参加完一场澳洲旅游贸易投资部发起的会议,回国后又马不停蹄地处理公司事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张黎明很享受最近的忙碌。
原因很简单,作为澳洲最大的酒店集团,雅阁酒店最近迎来了大发展的“天时”。张黎明告诉TBO,澳洲这一次会议讨论的是更有利于澳中贸易的相关政策:澳方希望通过整合内部机制、优化产业结构等,打造在中国的澳洲企业品牌,以期引导更多的中国投资和游客消费。
张黎明 雅阁酒店中国区CEO
这自然是一波难得的商业机会。在国内酒店业普遍陷入经营成本高企、营收天花板可见的困境时,很少酒店有机会像雅阁这样具备某种外部的“赋能”。在张黎明告诉TBO的商业构想中,中澳旅游交流、国际贸易未来的蓬勃发展,构建了雅阁酒店“新玩法”的基础——甚至可以说,这种基础好到竞争对手所难以模仿。
雅阁酒店到底想怎么玩?

玩电商:酒店也要卖卖卖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新生代消费群体对酒店的需求早已不满足于简单的住宿,酒店不再是单纯的酒店,而应该是一个体验式场景。这样的案例已经有很多。
亚朵酒店在推出之际,就致力于构建生活生态圈——亚朵生活体验馆的产品涉及家居、家电、日用品多种品类,目前不仅开设有淘宝店、微店,也有部分线下门店的布局;据了解,2016年,亚朵场景购物收入破了1000万。另外,如家也在2015年推出“如家优选”体验式消费电商平台,产品围绕酒店和旅行的相关用品。
亚朵生活体验馆&如家优选
客观来看,雅阁酒店在这一领域的尝试不算占据先机——今年3月,雅阁酒店才刚上线了“邦迪坞”电商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邦迪坞平台背后的商业逻辑,与亚朵、如家等先行者并不相同。
“邦迪坞推出的产品和3B概念有关,一是保健(body)用品,二是美容(beauty)用品,三是婴幼儿(baby)用品,这类优质澳洲产品属于基本民生用品。”张黎明告诉TBO,“3B”瞄准的是今天中国大批新兴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
这里有两个值得注意之处:首先,根据澳大利亚旅游局数据,2016年访问澳大利亚的中国游客达120万人次,有大批国人在体验过澳洲这类产品之后,对其形成了明确的消费需求;二是从“海淘”、“代购”这些业态的细节中也不难发现,澳洲“3B”产品已经在国内拥有广泛市场。
从这个角度而言,邦迪坞相对于其他酒店集团挖掘“场景消费”的努力,要轻松很多——因为澳洲3B产品有自带的流量红利。
但问题在于,中国的跨境电商已经进入火拼阶段,澳洲产品向来是这些电商们的主打产品,也有很多澳洲品牌在天猫上开设了海外旗舰店——在对手林立的情况下,邦迪坞的竞争能力如何?
澳洲品牌在天猫上开设了海外旗舰店
张黎明告诉TBO,澳洲企业的背景让邦迪坞在产品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我们会与生产厂商直接建立合作,中间减少了很多贸易电商的环节。”另一方面,谙熟中澳贸易走势的他还给出了一个观点:随着中国和澳洲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澳中双方关于不同产品的征税在未来会大幅度减少甚至归零,因此,代购产业的走衰是必然趋势。
也就是说,坚持规模化、正规军路线的邦迪坞,未来会在中国同类产品的价格上逐渐占据某种优势。但这也有个前提:邦迪坞作为电商平台必须拥有很大的流量,而这几乎是酒店业一个屡战屡败的折戟之地——很多案例证明,缺乏电商基因的酒店业者,似乎总是很难真正玩好互联网。
而张黎明对邦迪坞的信心,在于雅阁酒店已有的会员体系,和其表现出的消费能力。据了解,雅阁酒店集团目前在建和运营中酒店超过百家,平均房间225间,每年消费人次达到589万;其公司预测五年后,这一数据将突破1400万。
这看起来似乎稀松平常,毕竟国内哪家酒店集团没有成千上万的会员?但在和张黎明交流的过程中,TBO发现其中的奥秘在于这些雅阁会员“位于何方”——消费者鲜明的地域特征,让邦迪坞的商业逻辑有了精准的卡位。

深耕二三线,存量物业价值再利用
四川彭州雅阁酒店
据了解,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后,雅阁酒店的布局就以中端酒店为主力军,以新兴的旅游地区为主战场。2009年,雅阁开始进入中国的西南地区,至今在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地区共有37个酒店项目在运营和建设。未来雅阁将继续深化在西南地区的布局,并着力开拓西北地区。
可以观察到的是,雅阁集团旗下酒店在一线城市布局寥寥,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这可以说避开了一线城市的凶残竞争,但在某酒店管理公司的市场开发人员龙幽(化名)看来,二三线城市政策优越、运营成本低,但消费能力相对不足。
龙幽认为,尽管一线地区的竞争激烈、各方面成本持续攀升,但仍有许多难以忽视的优势:比如人口流量大,消费能力高等。并且,在一线城市的品牌建立更有利于酒店管理公司在二三线城市下沉——相反,从二三线城市反攻一线却并不容易。
这也许正是实际情况,但雅阁在中国西部二三线城市的布局,现在或许有着无心插柳的结果。“在雅阁进入这些区域之前,这里是没有什么有品质的酒店的。我们开业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做成了当地的标志性酒店——毕竟雅阁澳洲酒店的背景和能力摆在那里。”张黎明告诉TBO。
这意味着在众多西部城市中,雅阁酒店或许已经成了集商务、社交、休闲等多种需求的聚集地,一个品牌形象优质的线下流量入口。而在张黎明的构想中,未来雅阁还会在每家酒店布局邦迪坞的线下门店。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易观智库的《2016年跨境进口电商唯品国际案例分析报告》显示,目前,跨境电商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二三、四线城市——由于线下铺货的不足,使得跨境电商吸引了大量两湖、四川中部地区等地二三线城市居民;在产品中,美护依然是跨境消费主要品类,孕婴与保健品需求增长强劲;此外,日韩、欧美、澳洲在跨境进口消费国家中占绝对优势,其中,保健品品类中澳洲品牌成为消费者首选。
从这个角度看,雅阁酒店对邦迪坞平台的设计,似乎正基于西南地区这一潜力巨大的价值洼地。在张黎明看来,利用原有会员价值体系,邦迪坞在初期运营中基本不存在获客的难题,并且,通过高品质、高频次的消费黏住消费者,强化忠诚度,会达到闭环效用。“我们希望打造中国最大的澳洲产品电商和线下体验平台。”
更宏观的层面而言,雅阁酒店力推邦迪坞,也可以视作对存量物业价值的再挖掘的一次探索。纵观整个酒店行业,以此设置商业策略的酒店集团已经如过江之鲫。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端酒店的日益升温。比如华住2016年财报显示,旗下中高档酒店已经占到净增酒店总数的29%;3月28日,首旅如家战略发布会上其CEO孙坚表示,在今年计划新开酒店中,中端酒店占比达到42%,中高端品牌是集团未来几年的重要发展方向。
反观雅阁酒店,尽管张黎明依据西方酒店业发展的历史,认为中端酒店必将在未来的市场占据主体——但受过去几年政策、市场的双向引导,雅阁还是形成了旗下酒店“高端占比近60%,中端酒店不足40%”的格局。这实际上令雅阁无法秉持大多数中端酒店玩家的商业逻辑:毕竟从经济型酒店升级到中端酒店,房价直接就可以拔高。
形势比人强,雅阁酒店必须搞出更新奇的商业战术,才有可能杀出红海——邦迪坞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但并非是雅阁在此思路的全部。

社群经济:收益多元化的诉求
在张黎明看来,传统酒店很容易触碰收益的天花板,而雅阁将深挖消费场景、链接更多跨界合作伙伴,最终汇聚一批忠实于品牌的消费群体“雅迷会”;并通过社群的管理和引导,形成群体的粘性和互动机制,带动平台消费,从而构建良好的生态循环。
“要引导客人的体验同时,让他非常乐于产生二次消费。”张黎明告诉TBO。在这个过程中,邦迪坞只是引流的环节之一,雅阁酒店思维的本质在于“社群化运营”。
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概念,通过重新定义人与人的联结和交互,产生了大量的圈层需求和价值。在张黎明看来,酒店管理会员应该向经营社群演变,社群会给酒店带来更大的价值。“会员是一个基本的商业管理机制,而社群是忠实于雅阁的粉丝形成的群体,这个群体有一定社会地位,有稳固的消费习惯,更需要酒店用心经营”。
目前,很多酒店方都看到了这一点。比如孙坚在首旅如家战略整合发布会中表示,要在拓展中高端酒店市场的同时用更多外延服务吸引消费者,构建顾客价值“生态圈”。而青普旅游创始人王功权也告诉TBO,他希望去打造圈层社交,从而产生场景价值——“你聚拢了什么样的人,就会招来什么样的生意。”青普旅游在上月刚刚成为“美学民宿”花间堂最大股东。
青普旅游
这是机遇还是挑战?暂时还难以定论。在某酒店管理公司收益管理人员龙溟看来,酒店方往“中端”、“场景”、“社群”概念上的靠拢举动俨然有着市场倒逼的意味,并不是“主动寻求革命”。攀升的运营成本和房价,稀缺的优质物业以及难以揣测的新生代群体的消费心理,使得酒店方不得不玩出更多的花样,以及向存量要发展。
“它包括对存量物业的升级改造,从而把房间卖出更好的价钱,但更靠谱的方法是,酒店管理方应当转换思维,拓宽多元化收益渠道,提升现有空间利用效率”。龙溟告诉TBO。
也许,脑洞开得越大,在这场游戏中越能够占据先机——酒店人必须要抛弃那些过于传统的思维,尝试拥抱新时代。
作为老酒店人,张黎明似乎对此已经很适应了。“我也在想,比如雅阁可以和婴幼儿机构进行合作,将酒店作为沟通的场所和平台,提供给孩子家长们举办‘最萌宝宝’这一类摄影大赛嘛。”
雅阁酒店最终将玩出怎样的花样?TBO将继续对此保持关注。
本文作者:TBO谢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