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握到了一个城市的产业,不仅分析它的选址和租金,更深入分析这个城市的产业,创业者怎么在这落地,怎么生存。
在“全民创业”的浪潮中,由于很多新创企业的诞生,给众创空间行业带来巨大的机会,但依旧存在着相应风险。极地国际创新中心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构建科技和文创相融合的跨界创新创业平台。在5月20日首届风潮·CSC场景创新大展中,极地国际创新中心总裁、产业经济学博士刘刚带来精彩演讲,主题是“推动城市产业升级的众创空间”。
精彩看点:
在“全民创业”环境下,众创空间的出路在哪里?
为什么说众创空间不应该只做二房东?
物理空间有局限性,什么才是无限的?
看点1:我们身处在“全民创业”的浪潮
今天是一个空间行业的盛会,极地作为众创空间行业里的一员,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能够推动城市产业升级的众创空间。
极地在成立的这四五年时间里,并没有特别强调我们在空间方面的成就,反而更多希望能够通过众创空间这样一个小小的入口,去撬动整个城市的产业。可能有人说这个梦想是不是太大了,别说一般的众创空间两三千平米,就算是一个产业园区也很难对城市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我们一直在这么做,而且确实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就结合空间与产业的关系,分享一些我们的思考。
首先分享的是我对这个时代的感受。我们身处在一个全民创业的浪潮。普遍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共经历了四次大的创业浪潮。
第一次:八十年代末,以个体户、万元户为代表的创业浪潮。 第二次:1992年的辞职潮,“92”派辞职下海,以冯仑、王石为代表。 第三次:2000年世纪之交,互联网创业浪潮兴起,诞生了如BAT这样的行业龙头。 第四次:现阶段,这是一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我这个原园区管委会的政府工作人员也下海创业了。
而这次创业浪潮有两个特点:第一,制度改革红利的释放结果。通过商事制度的改革,以及工商注册、税务等监控体制的松绑,使得个人开公司的门槛大大降低。第二,催生了全民创业的热潮,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对全民来说进行了普遍的创业文化洗礼。
由于很多新创企业的诞生,给众创空间行业带来巨大的机会。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讲话之后,这个行业进入大爆发时期;2016年这个行业已经快速迭代升级。最开始这个行业大家刚进来的时候都是以模仿为主,做二房东、装修改造。但2016年大家发现,仅仅单纯做空间是不行的,于是普遍向内容层面延伸,开始强调生态。到了2017年,整个行业发生了加速融合和分化。在这个行业里,有些失败的人黯然离场;但还有更多新进入的选手带来了新的思路,包括今天很多人讨论的场景理论的应用,以及很多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个行业仍然有巨大的前景,也会保持高度竞争的状态;这个行业体量庞大,大家模式各不相同,市场集中度不会很高,不可能出现寡头垄断,赢者通吃的状态。但同时,我们对这个行业进行了很多反思,表面上看,大量诞生的初创企业会产生大量的办公需求,包括大家说的城市更新,不动产的盘活再造升级,这些因素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这些机会一定可以转化成流量和现金吗?一定可以代表众创空间的日子好过吗?不是这样的。这个行业也有很多问题,虽然大家都一拥而上进入众创空间这个领域,但运营主体的出身和背景都不同,大家的打法不一样,缺乏行业标准,缺乏综合性人才,还有选址、招商、运营等都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们思考众创空间到底最应该关注什么?有人关追求空间改造的炫酷,有人关注做垂直类、社交类的咖啡、健身,也有人着力打造创业生态等等等等。
那么,极地最关注什么呢?极地从2012年底成立,2013年正式进入众创空间行业,共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我们是在这个行业大爆发之前进来的,所以并不是新兵。极地的创始人冯芳女士来自于金融行业和产业园区,我自己也是产业园区出身,我们都非常关注产业,也非常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回到这一轮国家政策红利释放的初衷来说,我们一直在思考国家对于众创空间行业的要求是什么?期望是什么?当然是期望众创空间可以更多服务于实体经济,用科技成果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带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才是最终目的,而不仅仅是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桌子,一杯咖啡等。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空间做好入口,来撬动产业。
看点2:极地——不止做众创空间
极地选择做众创空间,但我们没有强调空间,而是强调产业。我们怎么做呢?就是以众创空间为入口,链接创新资源与区域。我们通过一线城市作为入口,把一线城市和海内外最前沿的创业资源导入到二、三线城市。极地的布局目前在深耕在二、三线城市,我们希望能够用创新的力量推动区域的产业升级。
我们为什么有信心可以做这个事情呢?
第一,我们相信这个市场有巨大的需求,这个需求来源于两点:
★ 产业城市当地政府有巨大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和动力;
★ 产业城市有大量的创业者希望对接更广泛的创新资源。
第二,极地有信心可以供给这样的需求,因为我们有三个能力:
★ 城市产业升级的分析、咨询与规划能力;
★ 创业活动频繁开展能力;
★ 全球创新资源广泛链接能力。
通常情况下我们进入一个产业城市要做四件事:第一是产业规划,我们每进入一个产业城市,都会帮政府做一个产业规划或研究报告;第二,我们会做大型的“极地风暴”系列活动,包括高端论坛、行业峰会、投融资对接会、创业培训等;第三,我们在当地建立极地的学院系统、大赛系统、投融资对接系统;最后,我们把从一线城市以及海内外引入的创新资源跟当地产业发生融合,跟当地传统的产业进行对接。
因此,我们认为自己的定位有两个:一个是产业空间运营,一个是双创服务集成。前者说的是空间,后者说的是内容,但是我们更强调后者。从服务资质上来说,我们应该是全牌照的,从市、省到国家级,各种各样的牌照都有。极地正式运营四年以来,我们布局了8个城市,12个项目,总运营面积10万平方米。我们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没有过快的发展,也不烧钱,我们基本依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我们没有通过快速融资的方式来实现扩张,因为我们的打法是在每一个项目与每一个城市都深耕细作。我们虽然是众创空间,但我们更像是孵化器。
极地通过五种手段:创业孵化、海创驿站,为我们的空间注入资源;首发平台,搭建展示、体验、分享这样一种平台,帮助创业者推广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大型活动,帮助所在的城市提升影响力,帮助创业者链接更多资源;极地学院,对创业者的创业能力进行提升。
极地服务体系分为三大系统:智库系统、服务系统、活动系统。智库系统方面,我们投资并孵化了一个对于全球创新资源趋势进行分析的大数据公司——数据公园,这是极地的战略合作项目,它可以帮助创业者定期分析前沿创新趋势。而极地学院目前有200多名创业导师、成功的创业者、投资人、知名专家学者。我们开办了200多门课程,经过极地学院培训的创业者差不多达到两万人。
活动系统是极地的亮点,我们一直没有强调空间是因为我们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教育培训和活动上。比如QN趋势论坛,这是数据公园和极地联合发布的全球创新趋势。比如我们在杭州做的ADM亚洲设计管理论坛,用了4年的时间成为杭州的城市名片。去年的活动现场参观10万人,线上观众350万,这是一个集设计创新的论坛加上展览展示、现场体验消费的嘉年华活动。这个活动是要买票的,现场观众还是超过了10万人,把参加展览的商品抢购一空。极地风暴活动是大型主题活动,一般会持续一周的时间,融入了创业论坛、投融资对接会、跨界创新展览还有创业教育培训四位一体的活动。
▲部分极地风暴活动
活动方面我们还举办了海归创业大赛,海外学人大赛,海创季大赛,以及青创杯大赛。青创杯在国内有5个赛区,海外有北美,以色列、新加坡3个赛区。我们链接全球的创新资源,最后回到国内进行决赛,挑选出更好的项目,然后在国内直接落地。
▲海创季创业大赛
我们也举办了创始人俱乐部之类的活动。
▲极地创始人俱乐部
服务系统方面,我们与众多机构建立合作,为空间内的入驻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这些第三方服务平台大部分的创业空间都在做。我们的特色之一是免费为入驻的团队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发布的机会。我们把每个空间最重要的场所拿出来免费开放给我们的创业团队,帮他们快速地为新产品做媒体宣传,做用户体验,搜集用户的反馈,帮助他们打磨产品,帮他们链接产业与资本等,这其实就是一种孵化。
五年来我们孵化了500多个项目,主要聚焦于文创、设计、智能硬件、大健康等领域。极地做的是空间业务,但更强调内核。空间是有限的,无论是三千平米还是三万平米,甚至是十万平米,无论你是独栋办公楼,还是产业园区,其实物理空间永远有局限性,但是在产业生态和外延上是可以无限链接的。极地一直做的就是链接,极地孵化的团队向极地支付的不止是办公桌的租金,更多是极地为他们提供的市场机会。这里面很多企业都跟着极地走,比如说数据公园、加意新品、谱时等等很多项目,我们把他们带到我们所到的城市,并且帮助他们在城市落地,找到新的生意与市场机会。而政府很多时候从极地采购的也不止是一场活动的承办,不止是空间的运营,更多的是极地链接全球资源、通过跟当地产业的深入对接,最终促进一个城市产业升级的系统性运营。
说了这么多,举两个极地的项目案例。第一个就是北京的751项目。751原来是一个煤气厂,和著名的798艺术区挨着,一直在探索如何把旧的传统能源产业升级,去再造一个新的产业生态。极地的第一个项目就落户在这里。我们当时入驻的时候,751的空间和环境还不是今天的样子。极地在这四年多时间里,孵化了上百个与设计有关的创业团队。现在751里面很多著名的、大家争相参观的项目,都是从极地走出去的。以太火鸟为例,创始人是视觉中国的主编,两年时间里他从创立太火鸟到现在估值已超10个亿。他现在公司已经做的很大,搬到了极地隔壁,但仍然把注册地址和创立时的那个房间留在极地,因为这是它的发源地。像这样的企业在极地还有很多。最终我们通过对文创项目的孵化,助力了751园区的转型。
第二个案例,是极地晋江项目。晋江这个城市不出名,但这里的企业和品牌非常出名。中国的体育产业除了李宁,所有知名的品牌在晋江,比如说361、安踏;还有男装品牌,七匹狼、利郎、九牧王等,很多中央五频道上看到的广告都来自于这一个城市,所以当地人号称中央五套为晋江频道。这个城市的传统产业非常发达,但是也面临着问题,比如说服装产业因电商的冲击、因时尚产业的快消品化引起的冲击而快速下滑。政府忧心忡忡,希望连接到更多的资源帮助这些大企业转型。极地到这个地方以后,通过参与文化周的活动,通过举办工业设计的对接,迅速帮助当地的传统产业找到新的创意资源,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不管是当地的创业者也好,还是政府也好,都非常满意。我们在晋江这个城市举办的创业培训活动,每次都是爆满。因为当地民营企业发达,遍地是老板,富二代没有人愿意打工,当地的90后都要自己创业,但不知道怎么创,所以我们在当地的创业活动非常受欢迎。我们在当地运营的楼是一个皮革厂改造的,一期给我们运营的先是两层的面积。我们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全部装满,而且还有20多个团队在排队等着要入驻。这在一般的众创空间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说是一个四线城市,就算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们精准把握到了一个城市的产业,不仅分析它的选址和租金,更深入分析这个城市的产业,创业者怎么在这落地,怎么生存。
做城市产业升级的推动者,是极地团队的使命,也是我们专业产业研究带给我们的能力。极地这些年一直在深耕产业城市的服务输出,一直在链接创业者和地方政府,在更大的层面上跳出空间的局限去做产业。我们没有强调自己到了第几轮融资,拿到多少钱,我们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极地一直在低调、务实的做事,没有做很多的宣传和推广。今天有幸来到空间产业联盟发起的新空间活动,得到了这么多人关注,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做好创业服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