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旅行社年平均利润不到7万 如何突围

  散客时代悄然来临,本土传统旅行社不得不寻求改变,既要把本土游客带出去,也要将国外游客引进来。

  常有人说,干旅行社,是操着“卖命”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27621家旅行社,平均每家旅行社年营业利润只有6.734万元。

  散客时代悄然来临,云南本土传统旅行社不得不寻求改变。除了采取内部重组、线上端打造、新产品研发等模式外,一些旅行社还将改革重点聚焦在旅游产业链的海外延伸上,例如设立海外地接社。此举将旅游链条的源头与末端完全打通,旅游服务实现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既要把本土游客带出去,也要将国外游客引进来。通过在海外设立地接平台,能更好地宣传云南,引导海外游客参与“云南游”。

  现状严峻  散客时代倒逼旅企“走出去”

  在近年旅游市场的更迭中,尽管行业内观点很多,但旅游业者对市场发展方向似乎已达成共识:将来的旅游业一定是产业化、集团化的,是传统旅游业务和资本、互联网的融合,是综合资源实力的竞争。在旅游市场,谁掌握资源谁就能掌握市场话语权,而要拥有资源,必须得拥有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在昆明康辉旅行社董事长周新民看来,如今旅游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传统旅行社只做传统的观光产业,很难做大做强,“旅游行业要做产业链,目的地和客源地的打造必须同时发力,才是完整的产业链,而目的地的开发,就要求旅行社不得不‘走出去’。”

  昆明风光国旅总经理朱伯威则表示,近两年是中国旅企转型期,从市场看,中国旅游市场正在从粗放型向成熟型转变,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方式,还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都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开始探索全新的经营模式,以及借助新科技来赢得消费者的心,从而赢得市场。其中,旅行社在海外建立新平台就是一种新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让本土旅行社跨出国门,与境外旅行社合作,既增强旅行社出境板块的竞争力,也用更好的服务获取游客青睐。

  暗自发力  本土旅企海外设点进入国际化竞争

  实际上,云南本土旅行社两年前就已尝试“走出去”。由昆明风光旅游与泰国旅游企业共同打造的“泰风光”于2014年6月在泰国境内正式营业,这是昆明风光开辟新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大举措。两年过去了,按朱伯威的话来说,“泰风光”已在泰国真正站稳脚跟。而在迎来散客时代的今天,为满足游客自由行需求,借助互联网科技,一个全新的线上平台“泰BUS”也于今年7月在泰国落地,解决了游客最担心的语言及交通问题,还提供专业配套产品,将吃、住、行、娱一网打尽。“昆明风光‘走出去’的步伐还将继续,未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我们将拥有自己的平台。”朱伯威介绍。

  2015年,毛里求斯一度成为云南游客眼中的出境游“新星”,主推该目的地的昆明山茶国旅在毛里求斯成立了自己的地接旅游公司——毛里求斯山茶国际文化旅游公司,为团队提供更好的接待,给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如今,随着毛里求斯的团队量有所下滑,散客游成为出游主体,毛里求斯山茶国际文化旅游公司也转变了经营方式,为散客提供自由行碎片化产品,如:包车、酒店、一日游等产品。该公司总经理陈剑自信地说:“我们已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对公司未来在毛里求斯的发展很有信心。”

  同样是两年前,昆明康辉与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及泰国清迈、清莱旅行社进行合作研发推出“魅力金三角”产品,虽没成立实体企业,但这样的动作也被认为是昆明康辉转型发展——寻求进入国际化竞争的表现。

  其实,在境外落地实体也是昆明康辉早已列入计划的动作,已经提上日程的是泰国及美国两个目的地市场,“目前公司已经派人去泰国考察调研,计划最快明年就会成立泰国公司。”周新民说。

  发展方向  “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在业者看来,云南作为地接市场,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产品一度陷入恶性低价竞争怪圈,不少旅行社以牺牲品质为代价进行破坏性经营,扰乱了市场,最终结果是整个云南市场都“很受伤”。“把眼光一直盯在地接市场上不是长久之计,市场永远在变,需要旅行社探索新模式去抢占市场份额,正是看到这一点,旅行社才坚持‘走出去’。”一位业者直言,“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也同样肩负着把国外游客‘迎进门’的责任。”

  市场的双向性决定了旅行社不仅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采访中,几位业者均表达了相同观点:在海外布局不仅是发展一个优秀的地接板块,未来肯定要将当地游客及第三国游客引入云南市场。

  值得高兴的是,已“走出去”的本土旅行社,如今已在当地站住了脚跟,获得了当地旅游企业的支持,这也为今后组团赴云南打下了较好基础。 “以泰风光为例,借助这个平台,我们有了宣传渠道,向当地企业及游客宣传云南旅游,我们很快就会面向当地推出云南游产品。”朱伯威表示。

  不过,布局的同时,业者也看到“走出去”的困难:中国旅行社在文化背景、思想理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和海外市场肯定会存在冲突,发展遭受制约。面对这些困难,旅行社是会输送以往运用的整套企业模式去操作和管理,还是加以改变创新、接上当地“地气”,需要慎重考虑。此外,“走出去”后,如何构筑稳固的可持续发展业务模式,如何突破人才瓶颈,如何解决文化冲突问题也同样是海外扩张的主要难点。

  而对于“引进来”,也意味着对旅行社提出了更高要求,“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便是头等大事。国外游客的消费观与中国游客有所区别,不论是在吃、住、行、游、购、娱的硬件上,还是在服务质量等软件上,都要求旅行社必须向国际旅游品质看齐。”一位业者这样说道。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