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分期蛋糕受热捧 为何好看却不好吃?

  旅游消费分期更多是一个业务增强功能,特点是金融业务本身收益不是最重要目标,关键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增强原业务体系收益能力。

  2013年起,消费金融在旅游业内进入探索期,各大OTA公司纷纷开始布局旅游金融这一新型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旅游分期产品的建设上,各家希望通过此举能够带动用户消费频率,获取用户的信赖后,从资金端完善整个产业体系。在理财、保理、供应链、保险、消费分期等方式中,旅游消费分期最受热捧。
 
  旅游分期现状浅析
 
  2016年各大上市旅游企业Q2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高额的运营成本成为旅游公司利润的短板。其中,连续的优惠补贴及广告投入,使得各家资产损耗加剧,而且在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形下获得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介入消费金融领域一方面可以弥补资产端的不足;此外,在消费升级新业态下,旅游分期方案获得了千禧一代的追捧,他们的高频消费逐渐成为拉动我国旅游市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因此,不少在线旅游公司把发展切入点转到消费金融上,把目光定在消费分期,希望能够刺激人们旅游消费的需求。
 
  目前,国内的一些旅游企业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旅游分期产品。例如途牛推出途牛宝、去哪儿的拿去花、驴妈妈小驴分期、同程旅游程程白条;创业公司来啊旅行则是以旅游分期为主,推出产品打包分期支付模式。
 
  旅游分期消费模式及风险特征
 
  所谓旅游消费分期模式是指以平台为中心,连接消费者(借款人)和第三方(银行或平台本身)。消费者选择可分期产品及分期金融方案后,需要完成个人信息认证(含央行个人征信报告系统),获得通过后方可消费产品或服务。
 
  旅游分期消费的具体运营程序如下:
 
  1、消费者(借款人)通过平台提出申请;
 
  2、平台根据消费者提供的资料对其进行信用审查,相关个人信息进入平台数据库;
 
  3、平台利用自身风控系统,结合央行个人征信报告对其进行价值评估;
 
  4、通过资料审核后平台向消费者出具消费信用额度;
 
  5、消费者收到通知后进行产品购买及消费;
 
  6、消费者根据电子合约定期通过平台还本付息,将还款金额打到指定账户;
 
  7、平台收到回款后将资金继续打入流通环节进行新循环;
 
  旅游分期消费模式的风险特征
 
  1.消费者信用风险,这是分期消费模式的基础性风险。消费者提交分期申请后,相关指标进入内部大数据及风控系统自动检测得出结果,通过则可使用旅游分期消费。但有一些新平台不具备分析把控能力,不具备客户数据以及数据分析能力,使其信用风险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例如,近半年以来被曝光的校园裸贷问题,除了房贷平台的违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即是由于年轻学生群体消费不理性、自身没有收入保障却过度消费导致的。
 
  2.公司的经营风险,这是旅游分期消费模式的核心风险。经营风险主要看其运营以及获客的成本,目前各家公司对此投入正逐步扩大,相关金融业务体量正变得越来越大。但因为互联网金融相关监管机制未能健全,所以在数据及征信对接上会有纰漏。而一些公司在进行旅游分期产品设计上为了满足消费者线上的便利性,会疏于对一部分没有征信数据或征信数据缺失的消费者进行多维度筛选,其中就包含一些不能偿还分期消费贷款的风险人士。如果这部分消费者通过分期消费申请,无疑为公司的经营风险控制带来了不确定性。
 
  旅游分期消费为什么好看不好吃
 
  1.旅游分期消费市场前景诱人,但自身如何切入是个大问题。选择某个细分市场,其需求量有多大,接受人群又有多广,细分的领域又该到哪种程度,因为缺乏大量的数据,这需要打个问号。对于大型OTA平台,由于长期以来积累了非常大的用户消费数据,这为深层次的挖掘用户诉求,从而更好地做好分期消费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因此,新型旅游分期消费平台企图分一杯羹不太容易。
 
  另外,从分期支付来说,大多在线旅游平台更多是作为消费者购买链条上的补充环节,并非严格意义的旅游分期产品。
 
  直观来讲,传统OTA旅游分期的逻辑仅仅是增添了一种支付功能。从用户上来说,传统OTA相对拥有流量优势,但是针对分期旅游的产品属性,目标用户群体和OTA并不相符,这些平台的绝大部分用户均在40岁以上;而依据数据,大学生和年轻白领人群才是旅游分期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从旅游线路和服务上来说,在线旅游平台缺乏差异化的产品,缺乏基于年轻用户的特色旅游服务。
 
  2.垂直旅游分期的消费场景比OTA少,且不稳定。在消费金融链条中,首先是消费需求的产生,进而才是相关金融服务需求的产生。而OTA巨头天然具有黏性较强的消费场景,这是很多垂直细分平台明显比较欠缺的。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有些平台的做法是,在设置消费场景下功夫,譬如丰富分期付款产品种类、支付优惠、打差异化等。但大型商场、旅行社、银行巨头们在OTA用户消费额度占优势的情况下是否愿意与小平台合作往往具有主观性,这形成了不稳定因素。
 
  3.在旅游分期消费领域,个人征信报告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在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央行征信系统尚未完全接入旅游企业的背景下,征信无疑制约和影响着旅游分期平台开展业务,因为无论是OTA还是垂直在线旅游分期平台,都需要接入信用大数据,增加其风险预警能力。
 
  4.旅游分期消费目标用户群体过于年轻化,偿还能力弱。旅游分期的主要消费群体偏年轻化,他们的消费观念符合开展分期业务的企业/平台,但是年轻群体在偿还能力保障上存在巨大风险。学生群体虽然体量大,能够带来可观的业务量,但因为偿还能力较弱,因此诚信度管理难度问题值得思考。深度分析不久前发生的大学生“裸条事件”,旅游占大学生借贷消费的比例很高。不少学生过渡消费后盲目借贷,在无稳定收入、无征信资质审核流程的情况下,采用极端方式满足个人需求。
 
  5.旅游分期平台活跃度高,但实际转化率低。旅游分期平台的目标群体集中在校园市场,从数据上看,吸引了很多流量,平台活跃度高,但因受限于这类群体本身的消费能力,造成实际有效转化率(交易总额*平台注册用户)并不高。在这过程中,平台本身还要承担信用风险。
 
  旅游分期业务的机会
 
  1. 旅游公司融资能力较强,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这也是其涉足消费金融的优势,尤其是规模处于一线梯队的OTA平台,本身已积累较好的品牌度、人气、风控体系与交易额,积淀了一批忠实的分期用户,这是开展消费金融的先发优势。另外,对于特殊的客户群体及较小额的分期商品,旅游分期业务体量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要。旅游升级下的细分需求属性决定着其日后的消费借贷属性更纯粹,资金的应用也更开放和自由。
 
  2.对垂直领域较高的信用群体通过大数据挖掘用户并进行金融方案定制。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满足旅游人群的消费需求,对于特定人群可以利用云计算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在分期申请的审核机制、额度批准等机制上,都提供一定程度的简化和便利。
 
  3.加强与第三方征信公司合作。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当下开展此类业务的公司都应该足够重视的,但通过执惠观察,业内多家旅游公司在金融业务的布局还存在较为不完善之处。尤其在风控和信披上存在很大差异,接入通过央行审核的八家征信公司的信用数据,能够确保业务的安全。
 
  4.规模效应、自动化审批降低运营成本。旅游分期本身是一个小额高频的金融产品,通过产生规模效应、自动化审批等方式可以降低运营成本。
 
  小结
 
  旅游消费分期更多是一个业务增强功能,特点是金融业务本身收益不是最重要目标,关键是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增强原业务体系收益能力。比如网络消费信贷、分期付款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可以刺激那些潜在的用户消费。
 
  业务增强型产品能够直接促进当前业务扩张,关键是需要找到金融的“工具”特征与原有业务的契合点,也就是金融产品的使用场景。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